9月25日,三头布氏鲸在广西北海涠洲岛海域游动的视频刷屏朋友圈。这是今年继2月~4月在涠洲岛海域发现多头鲸鱼活动后的再次发现,是北海市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取得实质性成效的例证。沿北海银滩景区东行,顺着林海公路,进入金海湾红树林生态保护区,可以看到:密密匝匝的红树林铺成了一望无际的绿色海洋;远处的树冠上,几十只白鹭不时腾起;近处的滩涂里,招潮蟹和跳跳鱼欢快地跃动。“空气好、景色美、环境舒适...

海洋知新
山东着力推动海洋经济快速发展
科学谋划定位,推动转型升级,壮大新兴产业。作为海洋大省的山东,近年来加快发展现代海洋产业、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海洋服务业等,海洋经济实现良好发展。为加快现代海洋产业发展,山东省政府建立了“6个1”工作推进体系,即1名省领导牵头、1个专班跟进、1个规划引领、1个智库支持、1个协会助力、1支基金保障。目前,已组建了现代海洋产业专班、山东海洋产业协会(联盟),建立了由4名院士带队、20位专家组成的海洋产
2018-09-29
重磅--我国首获ISO劳伦斯·艾彻领导奖
重磅--我国首获ISO劳伦斯·艾彻领导奖
2018-09-28
“潭美”在东海、台湾海峡掀巨浪 近海海浪警报升级橙色
中国网讯9月28日讯:今年第24号台风“潭美”(强台风级)今天上午8时其中心位于距离日本冲绳县那霸市偏南方向约415公里的洋面上,“潭美”将以每小时15公里左右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动,强度变化不大。根据中国海洋观测网实时水文气象资料分析,9月28日07时,受今年第24号台风“潭美”(强台风级)的影响,东海南部出现了3到5米的大浪到巨浪区;浙江近岸海域出现了2.5到3.5米的大浪,福建近岸海域出现了2
2018-09-28
水文监测:把脉长江,倾听母亲河的心跳
、▲位于长江江心的徐六泾水文水质自动监测平台。图片由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提供当人们谈论长江的时候,你知道她是怎样的一条江吗?奔流不息的滔滔江水见证了沧桑历史,也承载了人们的乡愁。作为国家长江经济带战略的资源依托,一系列关于长江的科学数据可谓流域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基础之基础。在滚滚东逝的滔滔江水之下,她的流速、水位、流量、水质、泥沙、潮汐、咸度……这些基础数据,支撑着长江流域的防汛安全、航运安全、
2018-09-28
北冰洋成全球海洋酸化“放大镜”
工作人员在冰站取样品航程12000多海里,执行我国第九次北极科学考察的“雪龙”号9月26日回到母港——位于上海的中国极地中心码头。在本次科考中,科考队以“雪龙”号为平台,围绕海洋酸化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全航程监测。什么是海洋酸化?在北冰洋开展海洋酸化研究有何特别意义?目前北冰洋酸化研究存在什么困难?科技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人士。全航程监测北冰洋海水pH值和全球变暖“祸出同因”, 海洋酸化同样源
2018-09-27
中国首艘航母交付6周年 这些历史瞬间令人难忘
2012年9月25日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付海军6年间一道道航迹见证了航母战斗力的飞跃今天,我们一起祝辽宁舰6周岁生日快乐! 让我们一起来回顾辽宁舰入列难忘的历史瞬间! 2012年9月25日上午 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按计划完成建造和试验试航工作,正式交付海军,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辽宁舰”,舷号为“16”。从这一天开始,我国有了自己的航母,海军建设进入崭新篇章。
2018-09-27
首届“中国智慧海洋与技术装备发展论坛” “院士”分享前沿海洋科技
9月12日,首届“中国智慧海洋与技术装备发展论坛”在青岛蓝谷开幕。本届论坛邀请了21位业内知名的专家、学者、及企业界的代表共400余人,主要围绕智慧海洋与技术装备、智慧船艇与海洋无人系统装备、海洋环境、安全保障、居民融合相关主题进行分享。论坛开幕首日上午共四位知名院士、专家进行了报告分享。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德炉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德炉以 “面向智慧海洋建设的海洋卫星遥感前沿装备与核心技术”为主题发言。潘
2018-09-26
漂洋万里追寻“你”揭秘海底的多金属结核
“慢一点,拉高!”“往左一点,好,放!”……红色的A型架高高扬起,在缆绳的带动下,科考队员合力将笨重的箱式取样器回收至“向阳红03”船艉甲板。等候多时的队员围拢过来,打开箱盖,抽掉上覆水,一颗颗埋在淤泥里的黑褐色“石块”显露出来。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的王浩博士举起相机拍照,然后逐颗捡拾进一个白色托盘中,送入实验室称重、测量、封存。这些黑褐色的“石块”就是科研人员漂洋万里追寻的多金属结核。连日来
2018-09-25
北极科考圆满收官 为极地事业发展夯实基础——访中国第九次北极科考队领队朱建钢
中国第九次北极科学考察队日前已结束全部科考作业。这是自然资源部成立后组织实施的第一次极地考察,是完善北极观测网、开展北极业务化观/监测的重要航次。本次考察承担着13项业务化项目、9项国家科研计划支持项目和3项国际合作及其他项目等科学考察任务。在“雪龙”号返航途中,记者专访了考察队领队朱建钢。“本次考察计划为期79天,但因故推迟了10天出发,实际只有69天。然而,考察任务却没有减少,可以说是时间短、
2018-09-25
世界银行发行首支“蓝色债券”
日前,世界银行发行了首支“蓝色债券”。该系列债券计划在7年内筹集30亿美元资金,用于提升公众对于海洋和水资源的认识,以支持《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相关目标的实现。 世界银行首席执行官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指出:“近年来,海洋资源退化和安全水源日益短缺,极大地影响了全球亿万人的生活。通过发行这一系列债券,我们想提醒各国市场和投资者,今天我们对水资源和海洋资源的保护,是为了明
2018-09-21
完善海洋标准体系 满足海洋事业急需
主持人:孙安然嘉宾:自然资源部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高级工程师袁玲玲近日,由自然资源部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牵头承担的“海洋资源能源调查评估及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技术标准研究”项目,取得了一系列进展。目前,该项目已完成5项标准的编制并报批,24项标准通过了国标委立项专家评审。为此,本报记者采访了袁玲玲,进一步了解项目的意义及前景。记者:为何要实施该项目?袁玲玲:“海洋资源能源调查评估及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技术
2018-09-21
为您推荐